中国司法观察员

中司观察

英语阿拉伯语简体中文荷兰人法语德语印地语意大利语日文韩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瑞典语希伯来语印尼语越南语泰国人土耳其语马来语

中国法官如此谈跨境送达:中国最高法院法官对2023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见解(二)

21年2024月XNUMX日,星期四
分类: 行业洞见
参与专家: 梦雨余萌
责任编辑: 黄帅黄帅

关键要点:

  • 2023年《刑事诉讼法》以问题为导向,对涉外案件送达进行改革,旨在通过拓展渠道、缩短送达周期等方式破解困难。
  • 更多实体接受代表他人送达程序以及引入灵活的送达方法,标志着一项更广泛的举措,使法律程序适应国际案件的复杂性。
  • 将无住所当事人的公示期限从三个月缩短至60天,体现了各方共同努力提高涉外案件效率。

1 年 2023 月 2023 日,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次修正案(“2023 民事诉讼法”)。 XNUMX年《刑事诉讼法》对国际民事程序进行了重大修改。 其中,国际民事管辖权、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跨境送达等规则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们提供了袖珍指南,让 CJO 读者熟悉 2023 年 CPL 中的这些突出发展。

相关文章:

2023年XNUMX月,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申宏宇法官、郭再育法官发表文章《对民事诉讼法涉外部分修改规定的评述》 《中国法律评论》(6年第2023期)《民事诉讼法》涉及外编条款修改之述评与解读,分享他们对 2023 年 CPL 发展的见解。

本系列的目的是阐述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沉法官和郭法官对国际民事管辖规则、跨境送达和取证规则、承认和取证规则等一些关键问题的看法。外国判决的执行。

相关文章:

涉外案件的“送达难”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我国民商事诉讼效率的一大障碍。社会各界强烈呼吁提高流程服务效率。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涉外案件流程送达的实践经验和需求,对涉外服务制度进行改革。旨在通过拓展服务渠道、缩短公示送达周期来克服送达困难。

艺术。 283年刑事诉讼法第2023号对现行涉外流程送达制度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完善。

1、拓展涉外流程服务渠道

1.1 更多实体接受代办流程服务

一方面,艺术。 283 号法令取消了对现有实体接受服务的一些限制。具体来说,诉讼代理人或法人分支机构不再需要“被授权代表其接受送达”。根据该条规定,法定代表人,无论是普遍授权还是特别授权,都有义务代表其所代表的当事人接受司法文书。此外,分支机构作为受送达人的内部机构,也有义务在接受送达后及时将司法文书送达所属法人。

另一方面,艺术。 283号文件引入了新的可以接受送达的实体,例如受送达人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独资企业。还规定了受送达人为外国人、无国籍人担任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送达规则。此外,还规定,向外国法人或者组织送达时,可以向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送达。

1.2 更灵活的服务方式

艺术。 283号令第九款规定,电子送达不再限于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电子送达仅要求受送达人确认收到,除非受送达人所在国法律禁止这种送达方式。

此外,艺术。 283号文引入了“受送达人同意的其他方式”的送达方式。这种杂项送达方式比较开放,包括朋友或家人送达等选择,只要受送达人同意,且不违反受送达人所在国法律即可。何谓受送达人同意,尚需司法实践中予以明确。一般情况下,受送达人填写的送达地址确认单或者受送达人签署的载有流程条款的送达协议等文件即可视为明示同意。

2、完善发布服务体系

公示送达是法律规定的送达方式。国内案件公示时间由60天缩短至30天,社会各界强烈呼吁缩短涉外案件公示送达时间,提高效率涉外诉讼。

在起草过程中,提出考虑将涉外案件公示送达期限与国内案件30天统一,以提高涉外案件的送达效率。过程。

涉外民商事审判程序的相关期限一般是国内案件的两倍。例如,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当事人的上诉期限和提交答辩书的期限均为30天,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当事人则为15天。因此,第五修正案将无住所当事人的公示送达期限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三个月缩短为六十日。

相关文章:

 

 

照片由 包宗南 on Unsplash

参与专家: 梦雨余萌

另存为PDF

你可能还喜欢

中国法院发布全球首个5G FRAND费率判决

2023年2月,中国重庆法院作出历史性裁决,为诺基亚5G-5G专利设定了全球FRAND费率,解决了OPPO与诺基亚之间长期存在的纠纷,标志着XNUMXG专利诉讼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