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SIAC)和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ICC)管理了大量涉及中国企业的国际仲裁案件。
本篇 发表 最早发表于 乔全球,致力于提供 咨询服务 在中国相关的跨境贸易风险管理和债务催收方面。 我们将在下面解释债务催收在中国的运作方式。
9年2022月XNUMX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与北京君泽君律师事务所联合发布了《 《2022年中国企业涉国际仲裁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企业“走出去”仲裁调研报). 该调查由贸仲委于2022年上半年发起,君泽君律师事务所承办。
调研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50多家企业进行了调研,通过线上访谈和线下圆桌会议的方式,收集了来自司法机关、仲裁机构、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和代表的意见。[1]
报告要点总结如下。
一、涉及中国企业的国际仲裁案件由谁管辖?
2020年,我国61家国内仲裁机构共受理国际案件2,180件,贸仲委受理案件739件。
2017年至2021年,贸仲每年受理涉外案件450至750件。 这表明CIETAC是中国主要的国际仲裁机构。
在出境仲裁机构中,SIAC和ICC国际仲裁院受理的涉中案件多数年份在70至100件之间,而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受理的案件不超过每年涉及中方的案件十起。
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受理的来自中国的案件数量,除2018年外,近XNUMX年均位居前十。
近五年来,新仲共受理中国实体作为申请人或被申请人的案件总数为515件,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位居第三。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每年处理超过100件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来自中国内地的案件,仅次于香港,位居第二。
2017年至2021年,日本商会仲裁协会共受理69起案件,其中涉外案件59起。 而涉及中国大陆的案件高达22件,占总数的32%,居首位。
二。 中国企业如何参与国际仲裁?
在中国企业参与的国际仲裁案件中,货物买卖合同、工程建设合同纠纷案件居于众多案件之首。
在争议解决方面,86%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仲裁,9%的受访者表示会同意诉讼或不在涉外合同中约定争议解决条款。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和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位居被调查者选择的前三名国际仲裁机构之列。 其中,大多数中国企业选择了CIETAC。 此外,许多中国公司会选择香港作为仲裁地。
在仲裁结果方面,45%的受访者表示已经达成和解,31%表示胜诉多于败诉,19%表示胜诉和败诉基本持平,只有5%表示败诉较多在涉外仲裁案件中。
三、 中国企业在国际仲裁中的困境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他们在国际仲裁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时限过长、仲裁成本高、语言困难、缺乏选择合适仲裁员的经验以及前往会场的交通不便。
对于仲裁费用,29%的受访者平均每件仲裁案件花费人民币 1 万元至 5 万元。
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希望完善仲裁机构在线仲裁程序、翻译支持、调解和仲裁员管理等。
许多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国际仲裁中经常不得不选择自己不熟悉的仲裁机构。 由此可见,国际仲裁机构在中国市场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
[1] https://www.ccpit.org/a/20220915/20220915xptn.html
* * *
CJO Global的团队可以为您提供与中国相关的跨境贸易风险管理和催收服务,包括:
(1) 贸易争端解决
(2) 讨债
(3) 判决和奖项收集
(4) 防伪与知识产权保护
(5) 公司验证和尽职调查
(6) 贸易合同起草和审查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服务,或者想分享您的故事,您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户经理李苏珊(susan.li@yuanddu.com)。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CJO Global,请点击 此处.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CJO Global的服务,请点击 此处.
如果您想阅读更多 CJO Global 的帖子,请点击 此处.
参与专家: 梦雨余萌